新闻推荐

40年踏浪前行 改革永不止步

2018-12-20

编者按: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十三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40年来中国人民砥砺奋进、顽强拼搏,创造了不可思议的辉煌成就。在这场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改革中,中国建筑业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描绘出恢弘壮丽的历史画卷。

微信截图_20181220091806.png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建筑业发展报告显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建筑业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3.8%增长到2017年的6.7%,全国各类建筑业企业已超过30万家,从业人数达到5530万人。高速、高寒、高原、重载铁路施工和特大桥隧建造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改革开放40年来,建筑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与日俱增,已经无可辩驳地成为了国家的支柱产业。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壮大,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壮阔历程。今天,我们通过梳理40年来建筑业改革发展的“关键词”,回顾建筑业与改革开放同行的难忘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展望更加开放的美好明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建筑业作为城市经济改革的突破口,率先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浪潮中。40年来,建筑业经过不断创新、不断跨越的探索与实践,勇攀改革高峰,在新时代下焕发勃勃生机。

1984年开始,建筑业对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用工模式进行彻底改革。1986年年底,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在全国范围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同时也推行了租赁制、资产经营责任制、股份制等多种经营形式(企业制度)。

1987年,建筑业开始推行“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中国建筑业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学习借鉴“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是第一个被推上市场竞争的行业。改革以“管理层与劳务层分离”为标志,实行按工程项目配置资源的“项目法施工”模式,极大释放了建筑业的生产潜能,推动了我国建筑业生产方式变革和建设工程管理体制的深层次改革,为应对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工程建设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建筑市场价格体制改革出台允许价格浮动和禁止封锁建筑市场等政策。

从此,“鲁布革”成为建筑业改革发展的代名词,“鲁布革冲击”成为中国建筑企业走向市场经济、实现自主发展的起始点和里程碑。

● “走出去”:建筑业企业发展迎来新契机

建筑业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政策后最早开放的行业之一。40年来,建筑业企业一直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对国内建筑市场和建筑业企业,对我国建筑业进入国际建筑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建筑业“走出去”的前景更加广阔。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会长栾德成认为,对我国建筑业企业而言,“一带一路”就是“走出去”的“绝佳载体和舞台”。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全年完成营业额11383亿元,同比增长7.5%;新签合同额17911亿元,同比增长10.7%。

中国建筑业的比较优势与国际管理经验相互融合,加快了中国建筑业国际化进程,造就了一批国际国内一体化经营的世界一流企业。以中国中铁为例,作为我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中铁就参加了我国最大的援外项目坦赞铁路的建设。进入新世纪,中国中铁积极培育了非洲、东南亚、中亚、中东、南太、南美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市场,成绩斐然。

● 绿色建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建造带来史无前例的发展契机。中国建造在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同时,依然面临许多问题。

2017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全面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倡导绿色施工,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建造已经在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精益化的道路上不断奋进,建筑业转型升级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要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全面深入地推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发展等以及推广绿色施工等实践。这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

绿色建造是在工程建造中贯彻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绿色施工要求,生产绿色建筑产品的工程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肖绪文表示,中国绿色建造普及发展期即将到来。绿色建造的推进是系统工程,需要政策主导,协同推进。目前,中国绿色建造已形成装配式建造等多项成套化技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建筑行业推进绿色建造是大势所趋。中国推行绿色建造已取得一定成效,在政策制定、标准体系建立、配套技术研发与落地等方面已有所成就。未来,推进绿色建造要在提高认知、强化政策引导和工程示范的同时,更重视工程建设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 “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关键节点

中国增值税的改革历程,始终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关键节点紧密契合。自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在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全面推行。

调查显示,“营改增”实施以来,国家税务主管部门连续发布了一些细则、补充意见、通知等,使“营改增”在建筑业企业基层操作层面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但减轻税负的效果目前尚未充分体现。从建筑业长远发展和当前建筑市场行情来看,建筑业企业度过政策磨合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专家表示,“营改增”影响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倒逼建筑业企业必须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才能适应“营改增”最大幅度地降低自身税负的要求。大多数施工企业加强了管理,对进一步提质增效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自身管理粗放、施工周期长、施工技术工艺陈旧、采购供应多元复杂和传统经营管理观念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在“营改增”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长期积累的行业问题。

“营改增”是我国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最重要的税制改革,建筑业企业如何进一步冲破困局、降低税负、变忧为喜,是进入新时代摆在建筑施工企业面前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 高质量发展:“ 建筑大国”到“建筑强国”的重要标志

新时代引领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实践。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深化改革,开创新时代下转型发展新局面,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为建筑业改革转型提供了理论源泉和路径指导。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国经济从大到强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回顾建筑业4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建筑业改革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由“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型。而精细化发展正是基于服务高水平、产品高品质和发展高效益的基础之上,这对建筑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做到:一是实现战略引领的企业管理,要坚持创造产业链价值、坚持塑造专业化服务、坚持打造国际化品牌。二是实现精品永固的质量管理,要筑牢质量体系、强化质量创新、提升质量意识。三是实现生命至上的安全管理,以体系建设、科技应用、文化宣贯全面保障安全生产工作。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日益增长的建筑需求及科学技术大变革的趋势,建筑业企业唯有顺势而为,主动拥抱变革,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理念,以工业化为发展方式、以信息化为发展手段、以标准化为发展保障的核心发展路径,才能实现行业及企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放管服”:推动企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优化市场环境,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强化队伍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中国建造”品牌。

“放管服”改革的顺利推进,不仅实现了政府从“管理”到“服务”的华丽转身,也为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红利。

“放管服”改革不是简单的放权、放任不管,而是更加强调放权之后的监管,只有放管结合才能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出现。而不论是简政放权还是放管结合,其最终的目标都是优化服务,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改革不是单兵突进,只有打好放权、监管、服务的组合拳,才能增强改革的整体性、协同性。

对于建筑业企业而言,“放管服”政策的推行,为其高质量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规范的市场环境和难得的历史机遇。建筑业企业只有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行动,才能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 数字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与此同时,“数字企业”“数字建筑”等概念层出不穷,可以说,我们已经步入了数字化变革的新时代。各种数字科技的创新应用,已深刻改变着这个时代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新生态在“大破大立”中逐渐形成,行业“颠覆洗牌”的风潮已被深刻感知。

数字建筑是数字技术驱动的行业业务战略,它集成了人员、流程、数据、技术和业务系统,管理建筑物从规划、设计开始到施工、运维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了全过程、全要素和全参与方的数字化。

当前,以BIM技术为核心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信息技术已日趋成熟,并逐渐与建筑施工深度融合,成为推进建筑业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面对新形势,如何运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和生产科技,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转型,是值得行业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未来,在数字化变革的大趋势下,数字建筑必然成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其对建筑业的影响必然是全价值链的渗透与融合。

● 一带一路:弘扬“中国建造”的有效途径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我国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在更高层次上嵌入世界产业链条的战略载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同时,“一带一路”建设明确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优先领域,国内外涉及“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大规模开启,而这正是与建筑业关联最大的领域。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日益深化,在基础设施建设唱“主角”的背景下,建筑业全面转型已成为当务之急。由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型、由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型、由单纯以施工为主业的企业向国际型工程承包商转型……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打造的内在要求,在呼唤全行业行动起来,在改革转型中做大做强,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当中。

来源:中国建设报

上一篇:智能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

下一篇:装配式建筑的五要素分别是什么?

分享到: